
淺談項目管理中的技術質量提升方法
來源:
山東正元建設公司
作者:
煙臺分公司 王曉峰
發布時間:
2021-11-19
瀏覽量:
自2018年7月來到施工項目從事技術質量管理工作已3年有余,從初到工地時的手足無措,到現在的遇事不慌,一路走來,沮喪跟喜悅并存、汗水與淚水交加。認真回顧近幾年的工作,感受頗多,現將自己對項目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心得,總結為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:
首先,要重視人才培養。對于一個項目來說,成敗的關鍵還是在人,雖然最終的實施結果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,但一個擁有優秀人才的團隊可以花更少的錢辦更大的事,高效、高質地完成任務。尤其對于巖土工程技術來說,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,往往實用的理論都是來自現場、或者經過實踐的修正才能投入應用。因此,巖土技術人才的培養不能停留在教室里、課堂上,室內的培訓代替不了現場的感受和認知。項目本身是一個很好的熔煉爐,但現在的項目大多是快節奏推進,有時人員不湊手還要身兼數職,大家似乎更愿意用熟手,新人鍛煉的機會較少,只能轉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雜活,導致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,但能力并沒有大的提升,從萌新到懵懂,始終無法真正開竅。從公司利益角度來講,項目管理者應該重視人才的現場培養,若只是想著挑選公司的精英骨干,總有一天會無人可挑、無才可用。優秀的項目團隊一方面要能力突出,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 “造血功能”,有詩云: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。
其次,敢于技術創新。鄧小平提出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”,這句話時至今日也不過時。如今跨界打擊屢見不鮮,手機打敗了相機,微信打敗了短信,背后的力量都是源自創新。創新有多重要?大家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,一只老烏鴉經過長年累月的摸索,終于琢磨出了丟石子的方法,從此順利的喝到了水。忽然有一天,飛來了另外一群烏鴉,這群烏鴉根本不會銜石子,但個個嘴里都帶著一根吸管,輕松的喝到了水。由此看來,過分的守舊求穩已經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發展,“人無我有、人少我多、人多我優”已是常規套路,如何做到“人優我轉”才能更勝一籌,傳統行業更需要另辟蹊徑。2012年的時候我關注到浙江一家鋼材租賃公司,通過專利技術成功轉型為一家施工能力極強的巖土工程公司,目前已經有了上市計劃,可謂是巖土行業技術創新的典型代表。同時我還發現,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創新活動更容易實現,尤其是遇到技術難題的時候。因為,我們遇到的問題大概率別人也會遇到,一旦解決了共性問題,這就意味著一項創新技術的誕生。例如:在萬華煙臺工業園山體防護項目中為提高邊坡錨桿的施工效率,我們嘗試研發了一種伸縮臂錨桿鉆機施工平臺,并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,該技術在高邊坡錨桿施工過程中無需搭設腳手架,成本降低約30%,施工效率成倍增加,收益良好,并在新項目中廣泛應用。由此可見,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難題并不可怕,因為其中也蘊藏了無限的機會,此時我們要敢于技術創新。
再次,努力提高綜合素質。項目管理如行軍打仗,要講團隊、講分工、講戰術,技術質量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也不能完全獨立,制定方案既要保證技術可行又要兼顧生產安排。尤其是一些工藝復雜的項目,施工過程中往往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生產經理要跟現場技術人員充分溝通再做布置安排,技術人員也要充分考慮生產布置再制定配套的技術措施。由以往的經驗看,生產經理掌握一定的技術質量知識能更好地與其他成員達成默契,生產運行更流暢、更高效,而具備一定生產管理經驗的技術人員在處理現場技術問題時,制定的解決方案也更接地氣,可見項目管理中要求各成員提高綜合素質,最好做到一專多能。
最后,要發揚優良作風。 “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”我們要大力發揚奮斗的精神,爭做積極的奮進者,我們堅信在大家的團結努力下,正元建設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!
Copyright © 2014- 版權所有:山東正元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|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濟南 備案號: 魯ICP備10200765號-1